您好,欢迎来到蜂蜜产地销售电商 !会员登录|立即注册 VIP服务 |设为首页 |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行业资讯 » 正文

保山市东蚌村:挖掘“土特产”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3-04-22  浏览次数:990
核心提示:  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先行。近年来,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东蚌村依托丰富的资源、肥沃的土地,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,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壮大特色
   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先行。近年来,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东蚌村依托丰富的资源、肥沃的土地,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,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壮大特色产业,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,跑出了产业发展的“加速度”,激活了乡村振兴“强引擎”。

  挖掘“土”的资源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

  “通过土地流转整合,我们村土地面积从2015年的4172亩拓展到2022年的6631亩。今年,我们以村委会为指导,烤烟合作为主导,以‘烟草补助、群众自愿’的方式,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深翻,为农民节约不少机耕费开支,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。”东蚌村村支书董自辉介绍道。

  据了解,东蚌村探索“党支部+合作社+企业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坚持规模化种植、集约化经营、优化产能布局发展思路,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,流转整合土地,增加了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,为农业机械化种植管理提供了便利,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,使村集体资产激活增值,让群众收入大幅度提高。

  放大“特”的优势 焕发乡村振兴生机

  4月,东蚌村百余亩冬桃树上绽放的粉红色的桃花铺满了整个山头,与半山腰烟田里正轰轰作响的农机一起,形成了山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。

  正在为冬桃疏花的杨蒋华说:“1992年我家就开始种植烤烟,算是村里的‘老资格’了。我2014年开始包下了这整座山,种了30多亩冬桃,也是经过了好多年的精心管理才有现在的样子。我今年签订了123亩的烤烟种植合同,估计收入40多万元。”

  东蚌村是施甸县红大特色烤烟品种的主要产区,80%的农户都与烟草公司签订了烤烟种植合同。2015年以来,村两委因地制宜加快特色产业培育,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,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。在巩固烤烟等传统产业的同时,分片区推广种植适应性强且收益较好的“两青”、冬桃等特色产业,开启了的特色种植模式。

  提高“产”的效益 增添群众致富动力

  据了解,东蚌村目前种植烤烟2000多亩,玉米2000多亩,长寿豌豆、青蚕豆4000多亩,水果800多亩,蔬菜2000多亩,养殖肉牛1000余头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4663元提高到2022年的13737元。

  “现在我每年长期雇请来帮忙打理烤烟的人在13个左右,到了移栽和采烤的阶段,最多可能有30多个人。”杨蒋华说。

  村支书董自辉介绍,今年村里仅烤烟产业就会创造200余个就业岗位,直接经济效益达300多万元。

  东蚌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,在农业产业附加值上下功夫,让增值收益留在农村、留给农民。在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,配套建设冷库,实现蔬菜、水果包装销售一体化;引进企业发展肉牛养殖,带动农民致富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。同时,为当地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,真正地实现了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。(完)(段正开 赵新梅)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