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蜂蜜产地销售电商 !会员登录|立即注册 VIP服务 |设为首页 |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行业资讯 » 正文

一只蜂撬动千万产业的甜蜜传奇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5-04-22  浏览次数:752
核心提示:  从500箱蜜蜂,发展到如今8000余箱,产值从2018年的几万元,到2024年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。这组数据,见证了铜仁市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梨坪村的甜蜜
   从500箱蜜蜂,发展到如今8000余箱,产值从2018年的几万元,到2024年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。这组数据,见证了铜仁市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梨坪村的“甜蜜传奇”故事。

  缠溪镇梨坪村中蜂养殖。

  2017年,脱贫攻坚的号角正嘹亮,时任梨坪村村委会主任的代金桂,望着这片天赐的沃土,心中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养中蜂。“咱们这地方,就是老天爷赏饭吃,不养蜂太可惜了!”代金桂的眼神里满是笃定。

  谁能想到,这个大胆的尝试,竟成为了缠溪镇乡村振兴的“甜蜜密码”,催生了千万级别的产业传奇。

  代金桂在管理蜜蜂。

  2017年12月,在代金桂的牵头下,梨坪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。500箱中蜂被小心翼翼地引入,开启了这场甜蜜事业的征程。可创业之路,哪能一帆风顺?资金便是首要难题横在眼前,技术更是一知半解,市场也一片迷雾,不知路在何方。

  作为领头人,代金桂没有丝毫退缩。白天,他穿梭于各个部门、金融机构,诉说着养蜂的前景与决心;夜晚,就着昏暗的灯光,研究养蜂书籍。2018年,那笔来之不易的450多万元世行贷款,如同一束光照进了黑暗,解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的燃眉之急。与此同时,他又三顾茅庐般邀请养蜂专家,在村里举办培训,手把手培养出一批本土养蜂能手,慢慢攻克了养殖路上的一道道难题。

  梨坪村中蜂养殖合作社的蜂蜜产品。

  随着养殖规模像春日的藤蔓般迅速扩张,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——产品销售。受各方因素影响,上万斤蜂蜜积压在仓库,就像沉甸甸的石头,压在每个社员的心头。代金桂彻夜难眠,他深知,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。于是,他踏上了漫长的寻销路之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终于,深圳和鲜公司抛来了橄榄枝,签下了一笔大订单。这不仅是一单生意,更是梨坪村中蜂养殖产业的转折点。随后,与贵州生资公司建立起长期合作,彻底打通了线上线下销售通道,让梨坪的蜂蜜飞向全国各地。

  同时,合作社不断延伸产业链,蜂王浆、马蜂酒、蜂蜜酒、蜂蜡酒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应运而生。成功申报获批铜仁市第二张、印江自治县唯一一张蜂产品“SC”认证牌照,“蜂令源”这个品牌,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。

  包装好的蜂蜜。

  梨坪村的成功,就像一把火炬,点燃了缠溪镇全镇发展中蜂养殖的热情。全镇近20个村分别建立起“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实行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生产加工、统一品牌包装、统一市场销售,带动村里群众发展中蜂养殖。

  一时间,养蜂热潮席卷而来。两路口村的黄勇,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。2018年,他从合作社领回100箱中蜂代养,心中既忐忑又期待。没想到,当年就净收3万多元,这让他尝到了甜头。

  “以前打工,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几个钱。现在养蜂,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,还能照顾家人。”黄勇笑着说道。

  五倍子蜜类。

  下铺子村村民曹兴海,多年来从事猪牛养殖,是当地出名的养殖能手,2023年,由于畜牧市场低迷,他养殖的猪牛并不赚钱。转变思路,他出资2万元在梨坪村合作社购买了50箱中蜂进行养殖,半年下来不但回本,而且还有利润。他感慨道:“村里蜜源好,还有技术支持,养蜂增收真的很靠谱。”

  从举步维艰的创业初期,到如今产业蓬勃发展;从产品滞销的困境,到供不应求的市场热捧;从一个村的尝试,到全镇的产业集群,缠溪镇的中蜂养殖产业,蹚出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。这只小小的蜜蜂,酿造出了缠溪群众甜蜜的生活,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,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这份“甜蜜事业”中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  缠溪镇党委书记冉红彪对中蜂产业充满信心:“下一步,缠溪镇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,注重蜜源培养,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服务,让中蜂养殖产业真正成为助农增收的大产业,铺就乡村振兴的‘甜蜜路’。”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