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蜜蜂酿造甜蜜大产业
刚入秋不久,记者走进东上乡示范化养蜂基地,这里山林葱翠,泉水充沛,漫山的古木野花竞相开放,树林里一排排蜂箱有序摆放着,一群群蜜蜂忙碌地采着蜜,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。“我们村今年养了近400箱蜂箱,能生产4500多公斤蜂蜜,预计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。”蒲陇村党支部书记、主任张明安一边开心地说,一边仔细地观察着蜂箱的情况。
过去,靠山吃山的东上人一直有养蜂的传统,传承着养蜂酿蜜的好手艺。东上乡山林面积1.1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超过87.1%,群山绵亘,有乌桕树、山杜英、拐枣等广阔的蜜源植物,具有发展养蜂产业绝佳的自然条件。
立足资源禀赋优势,该乡把养蜂模式从“单兵作战”变为“抱团发展”,成立了海伦堡养蜂专业合作社,吸收蜂农300余户,拾野山蜜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和蜜糖回购,目前公司已发展为吉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同时,该乡开展技术培训,让蜂蜜产量从“传统低效”变为“现代高效”,每箱蜜蜂的产量从7.5公斤提升到12.5公斤,全乡蜂蜜产量从2018年的1.75万公斤提升到2022年的11.25万公斤。该乡重视品质从“低端粗制”变为“高端精制”,通过精深加工后,成品蜂蜜的菌落指数、糠醛指数、波美度全面提升,多项指标远高于国标。品牌建设从“散乱无序”变为“优质独特”,通过公司化运作,“井冈蜂蜜”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、绿色食品认证,获得了全省蜂蜜品质大赛“优质奖”,品牌化建设初见成效。
如今,东上乡养蜂产业进一步向产业化、规模化发展,全乡蜜蜂养殖户300余户,养蜂1.5万多箱,产值约660万元。
小举措成就幸福大生活
在瑶前村村民文化活动中心,孩子们正围绕着游乐设施捉迷藏,青年人在现代化篮球场上挥洒汗水,老人们在崭新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。“江铜集团来我们村驻村帮扶后,整个村焕然一新,新改造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。”瑶前村村民李招民告诉记者,眼前这个热闹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,是充分利用原瑶前小学的闲置场所,打造成了现在集休闲、健身、娱乐、文化教育、技术培训等为一体的文化阵地。
为确保移民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可持续、能致富”,该乡还对移民安置点爱心公寓进行改造提升,按照“一套房、一块地、一片果、一个窝、一个岗”的标准,对基础设施进行绿化亮化硬化美化改造。村民们纷纷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花草草,农村居住环境美不胜收。
大力推进“党建+新时代文明实践”。该乡开展理论学习、政策宣讲、文化活动、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56次,高标准打造集书画室、乡贤馆、童心学堂、红色书屋、廉政宣讲室、红色大讲堂、音乐舞蹈室、人大联络站等10个功能区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;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等阵地,紧紧围绕养蜂产业发展、留守儿童成长、百姓业余生活等方面,创新开展了“寻蜜、采蜜、酿蜜、收蜜”的服务模式,为群众提供“四单”志愿服务和多彩文明实践活动,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,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农旅融合焕发乡村新活力
东上乡数百亩蜜源植物园花香四溢,蜂农的养蜂密度和生产蜂蜜的产能大大提升;进村的路拓宽了,停车场、游乐场、游泳池、野生石斑鱼养殖区等设施也相继建好了……
2021年,井冈山市成功创建中华蜜蜂之乡、国家级蜜蜂示范县。井冈蜂业开始与井冈旅游互联互动,借助东上乡蒲陇村的自然生态优势,建设了蜜源植物园、科普示范园、采蜜体验园等,带动了当地百姓发展民宿、旅游、教育等产业,真正实现了蜂业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。“我之前是在景区里卖土特产,如今看到家乡的旅游开始火爆起来了,便决定回家开民宿,既能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,也能赚钱养活家人。”村民罗作英说。
东上乡立足优质蜂蜜品牌和蒲陇村天然资源优势,投入了60余万元对省3A级乡村旅游点“蒲陇蜜境”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,已建设成游泳区、烧烤区、采摘区、垂钓区、儿童娱乐区、旅游公厕等功能区,进一步提升了接待能力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东上乡蜂蜜品牌的影响力,充分利用好本地好山好水好资源,带动当地的老百姓增收致富。”东上乡党委相关负责人说。(记者邱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