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蜂是自然界和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传粉昆虫,近年来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。蜂螨是蜜蜂体表寄生害虫,目前已成为蜜蜂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。其中,狄斯瓦螨(大蜂螨)和梅氏热厉螨(小蜂螨)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蜜蜂体表寄生螨。
“长期以来,人们对蜂螨的取食习性一直存在误解。传统上认为,大蜂螨主要以蜜蜂的血淋巴为食。但近年来的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认知。我们团队发现,大蜂螨在不同生活阶段的取食部位和食物来源存在显著差异。”论文通讯作者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徐书法告诉科技日报记者。
研究发现,在繁殖期,大蜂螨主要寄生在封盖巢房中的蜂蛹上,取食部位多位于蜂蛹第二腹节的腹面,这一时期的大蜂螨主要取食蜂蛹的血淋巴;而在传播期,大蜂螨则寄生在成蜂的腹部,并以成蜂的脂肪体为食。相比之下,小蜂螨的口部结构特征使其不能取食于成蜂,主要以蜜蜂幼虫和蛹的血淋巴为食。这种取食习性的显著差异,导致小蜂螨在亚洲地区的危害尤为严重,并且存在向全球范围蔓延的潜在风险。
“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全面认识蜂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,也为最终防治蜂螨提供了新的思路。科研人员未来可以针对蜂螨的取食习性和寄生适应性,开发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,保护和促进蜜蜂的健康。”徐书法说。(马爱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