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蜂蜜产地销售电商 !会员登录|立即注册 VIP服务 |设为首页 |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企业新闻 » 正文

贵州村里养蜂能手的致富路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4-05-09  浏览次数:749
核心提示:  暮春时节,乌蒙山深处,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水东镇怕那村,袁小梅家后山上蜂鸣阵阵。每到五月,她要在群蜂飞舞的山野里给蜜蜂分箱,为一年的甜蜜事
   暮春时节,乌蒙山深处,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水东镇怕那村,袁小梅家后山上蜂鸣阵阵。每到五月,她要在群蜂飞舞的山野里给蜜蜂分箱,为一年的 " 甜蜜事业 " 打下基础。

  这名土生土长的 "90 后 " 怕那村姑娘,是纳雍县小龙女土蜂蜜养殖基地负责人。她在家乡发展了 30 余处养蜂场,带领 20 多户乡亲走上养蜂致富的 " 甜蜜事业 ",是村民口中的 " 怕那小龙女 "。

  △ 2024 年 4 月 24 日,袁小梅查看基地蜂蜜产量。新华社发(周啟刚 摄)

  "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,生病了才能用筷子蘸点蜂蜜吃。我梦想长大后像《神雕侠侣》的小龙女一样养蜂,让家里有吃不完的蜜。" 谈及品牌名称,袁小梅笑着回忆。然而,如今甜蜜的背后却是一路摸爬滚打。

  2019 年,在福建经营美容院和服装店的袁小梅回到贵州探亲,家乡的绿水青山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让她萌发了 " 养蜂梦 ",但遭到了家人的质疑和反对。15 岁就外出务工的她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,从自己多年的积蓄中拿出 18 万元,瞒着父母到四川拉了 350 箱蜜蜂,毅然开始了自己的养蜂事业。

  热情被现实泼了桶冷水。面对一箱箱蜜蜂,袁小梅才发现自己的养蜂技术还是 " 白纸一张 ":因为不了解蜜蜂的采花习惯,租下的 130 亩地种了近 80 亩菊花,却没有蜜蜂采集产蜜;因为不懂分箱加上冬季寒冷,蜜蜂飞走几十箱、受寒死亡几十箱,创业第一年便损失近百箱蜜蜂 ……" 水东镇没有人养过蜂、没有人指导技术,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。"

  △ 2023 年 8 月 2 日,袁小梅(右)在水东镇怕那村的养蜂基地教父亲养蜂。新华社发(张晓勇 摄)

  买书、搜索视频学习,袁小梅从零开始啃技术,一边失败一边学。2020 年,曙光逐渐出现,基本掌握了养蜂技术的她,把在福建做美容积累的 100 多个加盟商转化为客户,凭借好山好水滋养的高品质蜂蜜,让捧场客户变成了忠实用户。

  实现盈利的同时,她让更多乡亲看到了养蜂致富的机会。2021 年,几户有意愿养蜂的乡亲找到袁小梅,她便以成本价提供蜂种,免费提供技术指导。" 你们只管养,蜂蜜我来卖 ",袁小梅的承诺让村民抛却了后顾之忧。这一年,袁小梅被选为纳雍县人大代表,她觉得荣光,也感到肩上多了责任:" 当了人大代表,就要‘带’人民致富。"

  △ 2023 年 5 月 19 日,纳雍县水东镇怕那村,袁小梅给当地小学生讲解蜜蜂知识。新华社发(江婵 摄)

  如今,她负责的纳雍县小龙女土蜂蜜养殖基地已发展 6 个场地,带动纳雍、织金、遵义等地农户 21 家,总蜂场 31 个,养蜂量超过 2000 箱。2023 年,她和农户实现蜂蜜年产量 10 吨,销售额超 230 万元。穿梭花丛的蜜蜂,酿出了产业致富的晶莹蜜滴。

  越来越多的青年也像袁小梅一样,选择回乡创业。目前已有一名硕士研究生和一名大学毕业生返回纳雍,加入蜜蜂养殖事业。在纳雍县城,袁小梅投资 135 万元创办了一处学习场所,为养殖户精进技术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。她也正积极筹备选址,修建蜂蜜厂,期望为家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。

  " 一人的成功不算成功,只有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成功。" 在绿水青山间释放生态红利,让甜蜜佳酿助力乡村振兴,袁小梅的 " 甜蜜事业 ",正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。

  来源 新华社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