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十几岁就辍学回家了,那时候觉得养蜜蜂好玩,就跟着大人们学习养蜂,渐渐也爱上养蜂。”姚德书说,自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辍学后就回家务农,逐渐在老辈人的教导下学会了养蜂,如今已经养了六十多年了,凭着对养蜂事业的热爱,他一直坚守在大山中,从事着自己的“甜蜜”事业。为酿造出好的蜂蜜,姚德书将养蜂场选择建在自家最远的一块土地旁,这里地处大山深处,附近山林茂密,环境清幽,沿途各种野花悄然绽放。在通往养蜂场的道路上,有一条三轮车道,尽管老人已经81岁高龄,他每天骑着自己的三轮车,在养蜂场和家之间往返。
三轮车道无法通行记者乘坐的采访车,将车停放在村道尽头后,记者沿着三轮车道徒步向大山深处进发,足足走了四十多分钟后,在一阵蜜蜂发出的嗡嗡声中,记者终于到达了姚德书的养蜂场。放眼望去,一桶桶蜂桶沿着山势整齐摆放,由于夜晚降雨,天空还未放晴,出来活动的蜜蜂较少,姚德书随意打开了一个蜂箱,只见密密麻麻的蜜蜂都聚集在上面。“不要怕,现在它们不会蜇人,现在天气有点凉,它们还不会大规模出来活动,等到太阳出来了,这里就更热闹了。”姚德书说,自己以前多次被蜜蜂蜇过,但只要在清水里浸泡一下就没事了。
“养蜂场附近有很多野花,还有很多野生中药材,这些都是蜜蜂的天然花场,所以我这里的蜂蜜是最好的。”姚德书带着记者走进养蜂场旁临时搭建的工作板房,将以前酿造的花蜜展示给记者看。“这几桶都是去年摇的蜜,质量是好得很。”姚德书说,由于目前没有找到合适的销路,去年酿造的蜂蜜还有5桶没有卖出去,眼瞅着马上又到了蜂蜜采收的时间,自己也是十分着急。“以前我最多的时候养了一百八十多桶蜜蜂,一年蜂蜜能收获两、三千斤,有专门的老板前来收购,根本不愁销路。这几年就不行了,老板不来上门来收购了,我就不敢多养,今年只养了七十多桶蜜蜂。”姚德书说,以前村里建立了合作社,与来自都江堰的收购商签订了五年的合同,销路不愁,到2020年合同到期,合作社没有续签合同,导致这几年出产的蜂蜜一直都只能零售,销量大不如前了。“我希望村上合作社能帮帮忙再找到一个稳定的收购商,另外通过电商平台线上推销,帮助我把蜂蜜卖出去。”姚德书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