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蜂蜜产地销售电商 !会员登录|立即注册 VIP服务 |设为首页 |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行业资讯 » 正文

信阳市商城县:龙头企业带动 共酿甜蜜事业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4-07-08  浏览次数:814
核心提示:  商城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,气候温和、环境优美,森林覆盖率达60.57%。油菜、紫云英、洋槐等粉源植物资源丰富,可供蜜蜂采集利用的有20余种,且花
   商城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,气候温和、环境优美,森林覆盖率达60.57%。油菜、紫云英、洋槐等粉源植物资源丰富,可供蜜蜂采集利用的有20余种,且花期长达6个月,每年有近万群蜜蜂前来采粉,在该县各村的山谷里、房檐下、石岩下、土洞里,经常可见蜂箱饲养的中蜂蜂群。

  詹氏蜜蜂园标准化养殖基地

  詹先福在查看蜂箱情况

  7月5日,记者一行从县城出发,沿着蜿蜒的水泥路驱车10余公里,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金刚台镇王坳村。“俺家养蜂百余箱,100元一斤,除了卖给过路的游客,还有公司上门收购,一点不愁卖。”掀开蜂箱,拨开蜜蜂,割开蜂巢,金黄透亮的蜂蜜缓缓地从蜂房中渗出,散发出阵阵甜腻的蜜香……在路旁的一个蜂场,李付成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。

  李付成口中的公司便是河南大别山詹氏蜜蜂园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詹氏蜜蜂园),收购来的蜂蜜,不久便被送到这里的现代化生产车间,经提取、提纯、过滤等工序后,工人们熟练地在自动装瓶线上操纵机器完成灌装、封口、装瓶工作,不久一箱箱蜂蜜将销往全国各地。

  詹氏四代,代代养蜂,传承至今已127年。从最初的简陋蜂箱到如今的现代化养蜂设备,从徒步采集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,詹家四代人在不断适应与变革中,将这份“甜蜜事业”打造成“甜蜜产业”。

  据悉,詹氏蜜蜂园成立于2004年,近二十年间,在第三代传人詹先福的带领下,已由原来的手工加工作坊发展成现如今的集养殖、生产、加工、贸易和基地教学、科研服务于一体的“河南老字号”民营企业。现有标准化生态养蜂场30余处、联合蜂场500余家、现代化工厂2万余平方米,蜂群保有量达8万余箱,年加工蜂产品6000余吨,年产值亿余元,帮助3800多户农户摆脱贫困。

  现代化生产加工车间

  大别山蜜蜂文化馆

  詹氏蜜蜂园生产的产品

  近年来,该公司依托大别山“天然蜜库”的地缘优势,狠抓中蜂遗传资源保护、中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、蜂产品质量安全生产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品牌打造等,先后获评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”“全国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”及国家农业部授权的“全国首批五十家蜂农技术培训基地”等,自主研发的五大系列一百余个产品,均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HACCP质量认证。

  此外,为了传承“蜂”文化,詹先福还投资新建了大别山区最大的“蜜蜂文化馆”。文化馆共三层,面积2300余平方米。馆内以大量的实物、图片、文字及VR、3D观影技术,全方位、立体化呈现大别山蜜蜂文化、“蜂”史进程、非遗技艺等。

  一人致富不算富,百家都富才是富。在詹氏蜜蜂园的带动下,商城县以推进蜂产业质量提升行动项目建设为抓手,采取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建立了以健康蜂业为核心、专业合作社为纽带、基地和蜂农为基础的蜂产业联合体。这种联合体模式使得企业能够直接与蜂农合作,提供技术支持、市场信息以及销售渠道,从而帮助蜂农提高养殖效率、增加收入。蜜蜂产业已成为商城县12个特色产业之一。

  资料显示,截至目前,商城县及周边大别山区域共建立养蜂专业合作组织60多个,养蜂户达3万余户,饲养蜜蜂60多万群,原蜜产量在1200万公斤左右,蜂王浆产量超300吨。

  “小蜜蜂,大生态。下一步,我们将积极推动蜜蜂产业与农业、旅游、健康等产业的融合发展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蜜蜂产业链和产业集群。通过多元化发展路径,实现蜜蜂产业价值的最大化。”商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孝国说。

  来源:大河报·豫视频 编辑:曲歌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