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蜂蜜产地销售电商 !会员登录|立即注册 VIP服务 |设为首页 |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行业资讯 » 正文

湖北利川:产业“蜂”生水起 逐梦“甜蜜”事业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4-10-10  浏览次数:789
核心提示: 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9日电 (杨秀明张小溪)金秋十月,只见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镇金龙村的房屋旁、山坡上、土坎边,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一个又一个蜂箱,
  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9日电 (杨秀明 张小溪)金秋十月,只见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镇金龙村的房屋旁、山坡上、土坎边,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一个又一个蜂箱,群蜂在箱口忙碌地进出,时而又飞向远方,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。

  “我这蜂蜜属于正宗的纯天然产品,没有人工喂糖掺入,品质上乘。”金龙村十四组蜂农何成义自豪地指着蜂箱说道。今年他养了20群中蜂,前几天刚取了229斤蜂蜜,目前每斤售价120元,产值接近2.8万元。

  金龙村是位置较为偏远的山区,平均海拔1200米,气候适宜,群山连绵,生态环境优美,森林覆盖率达70%,一年四季山花盛开、种类繁多、花期悠长。桂花、五倍子、金银花、槐花等野外中药植物自然生长,黄连、贝母等各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广泛,为优质蜂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蜜源。

  “2022年,我们村开始引进养蜂产业,蜂农逐年逐年增加。从最初的8户发展到现在的20户,逐步走向规模发展,让我们看到了养蜂产业的前景和希望。”恩施州烟草专卖局(公司)驻村第一书记王祖龙充满信心地说道。

  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近年来,金龙村在烟草行业的帮扶下,秉持“红色引领、金色致富、绿色发展”思路,把产业发展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,全力推动烟叶、黄连、养殖等传统产业持续巩固发展。同时,结合山区地域优势,探索养蜂产业与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,拓宽富民增收渠道。

  “要将村民散养散销集为一体,实现抱团发展。在技术上持续改进提升,提高蜂蜜产量,拓宽销售渠道,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……”金龙村村委会在深思熟虑后,做出了准确定位。

  思想决定行动,行动决定结果。2022年,金龙村经过多方考证和评估,与蜂业公司达成联合养蜂协议。他们针对蜜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,以“村集体+公司+蜂农”的经营模式,引进170群中蜂试运行,开启了蜂业发展的新篇章。

  “合作模式下,村集体统一购买中蜂,蜂业公司提供技术和喂养指导,蜂农提供场所和蜂群活动状况信息,按股份比例分红。村民既是蜂农又是股民,形成了多方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,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。”村党支部书记何鸿介绍道。

  与此同时,金龙村还制定养蜂发展规划。此项工作由一名村干部专职负责,根据蜜源合理布局,规划蜂群间距和数量,坚持蜂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,不断推进蜂业标准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进程,促进蜂业快速发展。

  据负责蜂业发展的村委成员张俊喜介绍,金龙村的养蜂规模逐年扩大。今年养蜂总量达到340群,秋季收获蜂蜜3000斤,预计产值达36万元,户均增收5000元。

  然而,酒香也怕巷子深。虽然蜂蜜质量好,但销售才是获取效益的关键。金龙村没有受传统营销模式的禁锢,而是拓宽眼界视野、更新思维方式,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。

  金龙村依托红色旅游文化与蜂业紧密融合,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旅游优势,在营销策略上狠下功夫。

  他们走品牌发展之路,注册“弘金龙”品牌,以制作别致的蜂蜜装罐器皿,创意独特的外观设计,包装精美的“伴手礼”“随身带”等礼盒吸引观光、旅游人群前来购买,拓展蜂蜜销售渠道,推进“蜂旅融合”发展新业态。

  据悉,今年以来,各级各地组织到金龙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、支部主题党日、专题党课,以及观光、旅游人群达1万人/次,仅在国庆期间就带动蜂蜜销售达300斤。

  何鸿表示,下一步,金龙村将逐步扩大中蜂养殖规模,培训技术人才,组建技能团队,拓宽营销渠道,增强品牌意识,以品牌引领聚力赋能产业发展,让“甜蜜”事业成为强村富民的朝阳产业。(完)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